最近几年,开源在全球蓬勃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投身于开源生态中,除了开发者,不懂代码的人也能为开源社区做贡献;另一方面,开源贡献的形式更多元,不再拘泥于写代码,文档贡献、开源布道也是建设开源生态的重要动作。
开源生态日渐庞大的同时,也给开发者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KPI 开源」是不是错的?
「KPI 开源」真的一无是处?
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开源了,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将开源项目相关的指标列入到 KPI 的考核中。同时,KPI 开源一度成为程序员口诛笔伐的对象,其主要原因是:其不符合开源精神,而且对企业的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
首先,KPI 开源仅是一种考核的形式,而其中的考核指标是什么,更为重要。如果只是将 Star、Fork 等数量列为考核指标,极有可能只得到这些数据的增长。如果能定义出更加理智的考核标准,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 KPI。
开源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所谓的指标和数据,而在于项目有多少人使用。公司的决策者也应该认识到,开源项目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而是需要一段静默期去成长。正确的认识开源项目的意义和成长路径,才能避免盲目制定 KPI 指标。
其次,企业对 KPI 开源的重视,对行业而言,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企业正在重视开源。
如今,KPI 开源已经不是企业的专属,开源社区以及个人也都可能是KPI 开源的实施者或助推者。
总的来说,KPI 开源在为团队制定目标、集中资源进行开源上,是有正向作用的,但如果将其做成只看 Star、Fork 数的表面开源,盲目制定 KPI,那么即使投入人力与时间,也无法打造出一个优质的开源项目。
带着KPI去做开源,大概率是搞不成的
开源的世界,是程序员乐于奉献,不再重复造轮子,造福开发的世界,是一种技术世界的开源精神。但是,随着开源项目带来的影响力,可能不仅仅是开源的精神,更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有一些名望或者物质的时候,开源好像就不再单纯了。
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公司里,大公司对于技术人员的评级标准就包含了这些,不仅仅考察工作能力,技术能力,还考察对于社会的贡献,项目的开源情况,所以大公司的很多技术员工,为了职级的晋升,就会去努力做开源项目。
其实,通过职级晋升或者其他的奖励方式来鼓励技术人去奉献开源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是,好的政策,确实容易干出不好的事,很多人,一旦通过开源项目达到了某种目的之后,就再也不维护了。这是很多开源项目的通病,在国内很常见。
KPI开源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只有真正的信仰和坚持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大家在做开源这件事情的都是带着KPI去做,这个事大概率是搞不成的,方向也是不太对的。一定时候早期的开源项目,有一点点公益性质,因为开始的时候它跟商业结合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紧,到后期才创造商业价值。
如果一个开源项目只是说想凭着这个开源项目带来多少流量,今年产生多少收入,到明年的时候这个项目至少有50%的概率要拜拜,后面再换新的一任,一看这个ROI不太行,这个项目就彻底拜拜了。
所以一些大厂做开源项目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大概活不过三年,因为每年都有KPI考核,不满足,后面就换领导了,换了一任新领导,又是一个新的想法,再换一任,又是一个新的想法,它不具备可持续性。
其实,真正的开源还是应该保有那份开源的初心才行,开源可能并不等于免费,开源能够给开源者带来名和利的丰收,但是,在丰收的同时,应该保有那份初心,而不是眼里只有名和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xsgy.com/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