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什么日子(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月半是什么日子,以及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十月初一过的是什么节老人忌日有什么讲究上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月半是什么日子,以及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十月初一过的是什么节
  2. 老人忌日有什么讲究
  3. 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
  4.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烧纸到底是民俗还是迷信
  5. 中元节应该是感恩节,为什么有人称之为鬼节
  6. 农历十月初一是北方的寒衣节,为什么南方没有这个节日

十月初一过的是什么节

十月一泛指农历十月一,这一天也称为“寒衣节”,陕西关中有句俗话叫做“十月一,穿齐毕”,在这一天或者上月末(也就是九月三十)都要去坟里为逝去的亲人们烧上一些纸钱,冥币。一来寄托自已的哀思,二者也会领上下一辈去认一下祖坟。

现在,在农村这些现象有些改变,过去给亲人“烧寒衣”都是在纸里夹些棉花就算是“寒衣”了。现在则不同了,印刷精美的各式各样的纸衣服已代替了过去的“纸夹棉”。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寄托自已的思亲的相思而异。出嫁的姑娘会在农历九月二十以后三十日之前上坟祀奠。

在陕西关中,每年上坟烧纸的日子只有四次:

一.农历大年三十晚,这一次称为请已逝去的亲人回家过年,也是一家人团圆之际,去给亲人烧些纸钱,乞求保佑一家人四季平安。

二.正月十五晚上去送灯,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给逝去的亲人送去一支蜡烛,在点燃的烛光外面有一个红纸糊的灯笼。听老一辈人说,过去的人身上虱子多,送灯是为了抓虱子的。我婆就对我说过:“赶紧去把蜡点上,让你爷逮虱去”。

三、清明节,这一天是全民祀祖日。

四.十月一,送寒衣。冬天已来临,自已穿暖之后,也不要忘记了先辈,所以,每年的四次上坟烧纸、送寒衣都有一定的道理。更重要的就是引上下一辈,认得自已的祖塋,我想这是最根本的。

老人忌日有什么讲究

我记得母亲去世头年忌日那天,在长辈们的叮嘱下,让我这个孝子包一碗素食水饺,炸碗萝卜坨和母亲生前喜欢吃的几样小菜和水果,外加十块水糕,一瓶酒,带上盛满热茶的水瓶、火纸、纸钱、元宝,我又自作主张顺带母亲最爱看的二付小纸牌。

中午来到母亲墓前摆上所带祭品,打开酒瓶斟满一杯白酒,倒一碗热茶,家人全部跪下,焚烧冥品送钱送物,各自口中叙诉与老人阴阳两隔一年来的思念怀念之衷肠,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大哭一场,随着冥品燃尽,家人们怀着沉痛心情向母亲大人磕四个头,起身后恋恋不舍与母亲告别,许诺下次再来……

以上关目就是我的家乡对已世老人头年忌日那天的讲究。

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

这里提到的上、中、下三元,跟《奇门遁甲》这本奇书有关。历代中对此书精研和运用得最好的人莫过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和汉代的张良。

以60为一个基数,即把一个花甲平分三等份,上等份为上元,中等份为中元,下等份为下元。

年中:有上元年,中元年,下元年。

月中:有上元月,中元月,下元年。

日、时同理,以此类推。转完一圈,又从头来。

另外的称呼也叫:年奇门,月奇门,日奇门,时奇门。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烧纸到底是民俗还是迷信

你好!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祖烧纸当然是民俗,不是迷信!还被列入非遗!

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有很多人困惑,在我们看来明明是纸,咋到了阴间就会成为金钱冥币了呢?

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

纸属于木,经过我们燃烧化成土灰,土地生长植物,收获了就会变现。

人生出生到死亡有三个仪式:出生时摆酒告诉大家一个新生命来到世界。结婚仪式,昭告天下从此牵手一生。死亡葬礼宣布交了面本,宣布人生画上句号。

人死后每年有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三个活着的人给亡故的人祭奠,上坟烧纸的固定节日。

他的形成和延续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孝道文化的体现形式。以这种烧纸钱的形式来追思先人,衣钵孝道,传递大爱!

中元节应该是感恩节,为什么有人称之为鬼节

感谢悟空提问。赞成“中元节应该是感恩节”之说,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先从鬼节之鬼说起吧。鬼,且不说现实中有否真的存在,传统里只要提到鬼的存在,让人想到的总是面目狰狞,丑陋恶毒的形象而引起内心的恐惧。其实在鬼神说里,天上的神仙,地下的小鬼还有逝去家人的亡灵都属于阴灵范畴,所以说不论神仙鬼怪,都和亡灵一样没有善恶丑俊之分,只是一丝阴灵。以坊间“鬼怕恶人”的延伸,人才是最可怕的。再说问题。在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里综合的包括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祭祖的节日或活动形式,合称“三大鬼节”。如果再算上俗称的三月三,古“上巳节”,这个纪念黄帝的日子。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确切的说祭奠人类始祖“上巳节”更应该是祭祖的节日。再说祭祖内容里的逝去亲人的阴灵,民间传说,失去生命特征的阴灵在超度的四十九天里属亡灵,当满49天时便是亡灵重新投胎去了,給后人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记忆。扯远了,有点迷信了。于是可以理解人们在每个祭祖的日子里所进行的只是一种形式,老漁认为,这种形式包括了对祖上,先人或远祖的哀思和感恩。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感恩始祖创造了人类,感恩祖上的传承和先人的教诲。祭奠是感恩中的缅怀,所以说在这类节日里都很隆重。

农历十月初一是北方的寒衣节,为什么南方没有这个节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叫做“寒衣节”。这个节日又称“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之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国有四大“鬼节”,排在第一的是春季的清明节;第二是秋季的中元节;剩下两个都在冬季,一个是农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一个就是十月初一的寒衣节。

寒衣节究竟起源于何时

中国人所谓的鬼节,就是超度逝去亲人的节日,一般在这四个节日,人们都会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道教与佛教,也会在此期间举办特定的法会来超度亡魂。下元节与上中二元节都是道教的节日,下元节是道教神仙三官中——水官“解厄旸谷帝君”的解厄之辰,所以该节道观会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其他三个鬼节都有很明确的渊源,唯独这个“寒衣节”来历不明,而且很多南方地区的人们都不过这个节。

有人根据《礼记·月令》考证认为,寒衣节来源于周代,周朝时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烝祭日,这天朝廷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也有人认为它是根据先秦的迎东礼仪迎脱胎而成(在秦朝十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类似于现在的正月初一)。有关寒衣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百姓为了纪念孟姜女而兴起的习俗,因为她曾千里寻夫送寒衣,结果丈夫已经惨死,她大悲之下哭倒了数百里长城。

孟姜女只是一个杜撰的人物,将送寒衣的起源安在她头上,没有任何历史依据,不过是模仿了端午节的来历——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人们会在这天赛龙舟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节日。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冥衣”的记载,在唐代以前不见于任何文字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因此寒衣节习俗的形成,肯定不会早于宋代。而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推测,寒衣节很可能起源于宋朝,但却源于唐朝中期。

送寒衣是怎么兴起的

首先我们来看十月初一这个日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从周代起它就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的这天,周天子都会以猎物为祭品,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不过那时有资格祭祀的都是三公九卿、王官贵族,普通老百姓尚无此待遇。到了魏晋时期,因为道教的兴盛,平民百姓才加入到十月初一的祭拜风潮中,因为这天按照道教的说法,是东皇大帝的生日,天上所有的神仙都要去祝寿,顺便会考核奖惩人间的善恶,所以这天大家都会去道观烧香祭拜,保佑自己与家人的平安。

不过此时仍无送寒衣的概念。到了唐朝,唐明皇李隆基曾下诏书将皇家祭祀祖先的日子规定在每年的九月初一。在《唐大诏令》中称:“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所谓的”荐衣“,就是祭献衣物。之所以规定九月一日而不是十月一日,是因为唐明皇死扣了诗经里“九月授衣”的典故。皇帝为了彰显孝道,在活人要换厚衣的秋冬相交之际,为死去的祖先也送去衣物。不过这时祭献的应该是真实的衣物,而不是纸衣。

但估计民间并没有上行下效,唐代规定十月一日是法定假日,放假这天大家会不会去祭祖?浩然查询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线索。到了宋朝,十月一祭祖与焚烧纸衣已经开始流行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梦粱录》记南宋临安“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不过此时,仍无“寒衣”的说法。

送寒衣的说法,有据可考的是出于明清。而送寒衣的民俗,至今在北方地区民间仍极为盛行,不过各地的习俗都略有差异。依据传统,是给祖先亡人焚烧用五色纸做成的衣物,款式分男女,全活儿包括上衣、下衣、内衣、鞋袜、帽子乃至被子、枕头等;有些地方讲究在纸衣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有的地方就直接烧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彩色蜡花纸,反正有了布,下边的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送寒衣是生存环境与孝道思想的体现

王东岳先生有句名言:任何文化都是生存结构的体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与气候的依赖很重,许多民俗与文化都体现为气候变化的节点带来的人们生活内容的改变。寒衣节的前身是授衣活动,每逢秋冬相交之际,人们都要提前做好御寒的准备,十月后就要穿过冬的衣服了。十月初一是阴历冬季的第一天,将这天逐步固化为一个节日,并举行相应的仪式与民间活动也就很自然了。

例如宋朝每逢十月初一,皇帝都会给京师军队中官阶在将、校、禁卫以上者赐予锦袍,给边防军队中的大帅、都漕、正任侯等赐予锦袍。但为什么从给活人授衣与百姓换冬装,民俗中又发展出给死去的亡人乃至历代祖先送寒衣呢?这与传统儒家思想中特别重视孝道有很大的关系。儒家虽然轻易不谈鬼神之事,但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并重视对鬼神的祭祀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列祖列宗的鬼魂。

于是孝道的思想很容易就延伸到了祖先的鬼魂上边,活着的人都知道天冷了要换冬装,把自己弄得暖和点,阴曹地府的祖先们也要过冬啊,怎么能对他们不管不顾呢!所以唐明皇要到祖先的陵寝去祭献冬衣,带头为天下人做孝道的表率。在儒家孝道思潮的鼓动下,民间也就慢慢跟进而形成了送寒衣的习俗。不过大多数老百姓本来就没几套衣服,烧了真衣服自己就得挨冻,所以只能烧纸衣。至于祖先们能不能收的到,儒生们并不关注,他们关注地是你有没有这个孝心!

但是前边说过:任何文化都是生存结构的体现。北方一到十月份就已经很冷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的气温依然很温暖,根本不可能穿棉衣,这个时间对于活着的人,衣服的厚薄对生存的影响不大,延伸到死去的祖先亡人身上,给他们送寒衣也没有什么必要性了。因此在北方地区体现孝道的送寒衣活动,在南方地区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南方地区一直不过寒衣节的缘故。

关于七月半是什么日子和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5329918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xsgy.com/6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