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结局(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王辅臣结局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本文目录北平无战事王劲松结局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三藩之乱中,号称活吕布的王辅臣,为何最先被康熙平定呢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北平无战事王劲松结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王辅臣结局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北平无战事王劲松结局
  2. 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
  3. 三藩之乱中,号称活吕布的王辅臣,为何最先被康熙平定呢
  4.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北平无战事王劲松结局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王劲松饰演的王蒲忱最后方孟敖留在北平机场。

王蒲忱是军统北平站的站长,也是蒋经国组织的铁血救国会的成员,手段狠毒。谢木兰被捕后,经过多方营救,本已得到释放。王蒲忱和徐铁英却不愿放过她,在谢木兰出狱的时候故意暴露梁经纶的身份给她,蒋经国因此下令杀害谢木兰,谢木兰死后,也是他告诉方家,谢木兰去了延安。方孟敖推测出真相,最后执行孔雀东南飞计划时,故意在徐铁英和王蒲忱面前关上机舱门,不让他们登机,报了谢木兰的仇

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辅臣

北平无战事结尾徐铁英和王蒲忱最后都被方孟敖扔在北平机场

北平无战事里的人物,很多人虽然立场不同,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坏人,譬如梁经纶,马汉山等。但是徐铁英和王蒲忱是例外,徐铁英贪得无厌,王蒲忱作为军统北平站站长,手上沾满鲜血。谢木兰的死就是王蒲忱和徐铁英一起设计的结果,方孟敖最后不带他们去台湾,让他们在北平自生自灭,也是为木兰报仇

三藩之乱中,号称活吕布的王辅臣,为何最先被康熙平定呢

《康熙王朝》对王辅臣进行了高级黑!请看下面二张图:

康熙先说王辅臣当过库兵,后说他偷过银子,连起来就是说王辅臣在当库兵时偷银子。

清朝库兵怎样才能偷到银子呢?

库兵进银库以前,要脱光,是一丝不挂的那种。然后换上工作服,在银库干完活后,又一次脱光,再换上常服。

所以,库兵要想偷银子,只有走“后门”夹带才行。

在剧中,康熙说到这里,王辅臣“唰”地一下,老脸猪肝般地红了。

在清朝,说谁家祖上是库兵,就和现在我们说谁是“国足”一样,满满的“梗”。

下面,说说王辅臣这个人和他在三藩变乱中的表现。

王辅臣的品德没毛病

王辅臣早年参加农民军,后来投靠明朝大同总兵姜瓖的麾下。他是个遵守上级主官命令的将领,姜瓖降清他降清,姜瓖反清他也追随反清。王辅臣长得长身玉立,极象吕布的画像,所以人称“活吕布”。这说的是他的外型象吕布,和专杀干爹的吕布品德是有天壤之别的。

姜瓖大同反清,王辅臣十荡十决,打得阿济格手下的八旗兵“莫有撄其锋者”,被对手尊称为“马鹞子”。鹞子是一种小型猛禽,以快、准、狠称雄于动物界。

后来,他兵败后被清廷没入辛者库为奴。因为曾经把清兵打出了记忆的烙印,顺治提拨他当了一品御前侍卫。洪承畴经略五省时,他很务实地追随承畴,承畴不食他不食、承畴不睡他不睡。

再后来,承畴回朝,他成了吴三桂的属下。三桂对他挺好,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因为和三桂侄子吴应期在酒后发生小摩擦,他花钱走了上层线路,调离三桂,运作到固原当提督。

卿本佳人……

康熙十二年年底,吴三桂首创反清的旗帜,然后,贵州传檄而定、湖南望风而降。紧随其后,湖北、四川、广西、福建先后加入反清的洪流。

三桂为了团结辅臣,特派和辅臣亲密的汪士荣带着二封信、二道任命札交给他,其中一份给他,一份给甘肃提督张勇。

王辅臣本心忠于清廷,他不加考虑就将使者汪士荣和信札一起上交给清廷,于是换来了儿子王吉贞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和大理寺少卿的职位。他这一举动,引来了张勇的反感。显然,辅臣此举不妥当:他向清廷表忠心、换爵位,这无可厚非;但撇开张勇单干,甚至拿三桂对张勇的任命札邀功,就有踩着张勇肩膀往上爬的嫌疑。后来王辅臣反清,张勇对他进行了寸步不让的打击。

王辅臣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吴三桂,他还提出要面谒康熙,以商讨平吴之事。康熙淡淡地说:“可与经略面议。”

莫洛是一朵奇葩

康熙口中的经略,指的是莫洛。莫洛是满人,做官有一套:鳌拜得势,他党附鳌拜;康熙撤藩,他付合康熙。并且这人特能“嘴”,经常说要把叛军搞得“魂散惊而魄齏粉”挂在口边。

当时,康熙选中了他,经略陕西,向四川用兵。王辅臣从平凉赶到西安,向莫洛献计献策,大讲了一通四川平叛的注意事项。莫洛对此很不感兴趣,并且他的司官们纷纷对辅臣“侧目”,那是相当地看不起他!王辅臣感到很憋屈。

除此,莫洛还调走了王辅臣辖下的固原官兵的健马,换上一批“被茶瘦马”给他。

同时,莫洛进剿四川时,打仗的手艺不行,被四川的吴军攻下了七盘关和朝天关,这样就截断了清军的粮饷。康熙见势不妙,命令大军撤回宁羌州,清剿完身后的叛军再行进兵。于是,莫洛的败兵和王辅臣的驻军相逢在宁羌州,两营相距一公里。新仇旧恨,王辅臣亲自督战,几个冲锋,就干掉了莫洛。

康熙开启谈心模式

王辅臣搞掉莫洛后,将实情向康熙作了汇报。康熙为了稳住他,开启了谈心模式。核心内容有两点:第一,你是先帝提携起来的,我也送了你一枝蟠龙豹尾枪,咱们君臣关系钢钢滴;第二,莫洛是我识人不明,发生兵变、主要责任在我,你也有疏于约束部众的比较小的责任。

辅臣听完玄烨的话,左右为难,他想回到清廷这个组织、又害怕组织事后的清算。莫洛是经略,相当于康熙派到陕西的代表,宰了那啥都得照价赔偿,何况是皇帝的代理人?

康熙一方面用宽慰的话稳住辅臣,另外加紧了对西安的增兵,仅蒙古兵就调发了五千人。

这时,吴三桂抓住机会,给辅臣送来二十万两白银,还送给他“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的印信。同时,三桂在甘陕遍发委任状。一时间,汉官们人心动摇。

辅臣一反,玄烨胆寒

王辅臣在甘陕的影响力很大,当他选择站边三桂以后,秦州副将陈善迅速响应。辅臣得秦州,直接卡断驻守在汉中的清兵粮道,与四川的吴军遥相呼应。如下图:

(图中天水即秦州)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辅臣从平凉出兵攻下兰州,形成西北战场的大模样。这引成了连锁反应,众多不甘清廷民族压迫的汉官纷纷起兵,只有甘肃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王进宝、陈福苦撑待变。

西北战场很致命,如果辅臣和四川吴军会合,攻下西安,再叩开潼关,将会长驱北京城。火烧眉毛,康熙彻底坐不住了,他动起御驾亲征的念头,想奔赴荆岳战场尽快结束与三桂之间的战争。

这时,陕西总督哈占受不住压力了,他不断向康熙告急,主要意思是:西安十分重要,得增兵!康熙被逼无奈,只得将荆州大军抽调到西安,这样,甘陕就成了当时的主战场。

汉将逞威西北边

对于甘陕地区这个主战场,不得不说,康熙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根本点。

首先,他调兵增援西北;其次,他扩充了红衣大炮的装备;然后,制订了收复秦州、兰州、巩昌的方案,用以剪断平凉的羽翼。

在整个战略执行过程中,汉人将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州这个咽喉城市,定西大将军多罗贝勒董额愣是打不下来,后来孙思克的援军赶到才被攻陷。兰州是王进宝拿下的,巩昌是张勇攻下的。

而八旗将领董额、毕力克图、阿密达的表现十分差劲。他们围攻平凉,开始是不敢进兵,后来在康熙十四年九月底打了一仗,刚一接战,清军中一名副将和游击溃退,以致全军失利。三个月后,清军在康熙的催促下又攻打了一次平凉,无功而返。

清军攻不下平凉,主要是八旗将领都惧怕王辅臣,面对云集平凉的清兵,辅臣斜着眼睛说:“姑缓其死,稍迟些日子,叫他一切尽了!”

其实,当时的情况对辅臣已十分不利。自他反清后,犯了三个错误:第一,他对秦州这条生命线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他回兵平凉后攻克兰州这个步伐迈大了,应该先打通和四川吴兵的通道;第三,死守平凉只有等待清军围歼的命运,如果他此时突围向四川王屏藩部靠拢,也许还有一线的生机。

逼降是一条不归路

(图海剧照)

就在辅臣在平凉和清兵对峙的当口,康熙临阵换将,派来图海总管陕西军政事务。

图海是一员沙场老将,他上场后实行“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他不计伤亡地拿下虎山墩,虎山地势高,架炮可直接轰击平凉城;另一方面,他消除了辅臣的后顾之忧,与他“钻刀设誓、保其无它”。于是,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王辅臣终被逼降。

自从王辅臣投降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凄惨的结局。

三藩平定后,康熙二十年七月,王辅臣吩咐亲兵在他睡熟后,用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笑道:“斧钺加身,砍头落地,不过忍片时之痛,大丈夫何所惧哉!我如死于兵械,必以畏罪自杀故连累图海,这般窒息而死了无痕迹。”是夜,辅臣自尽。

回到问题中来,“三藩变乱,王辅臣为何被康熙最先平定”。辅臣之反,确系莫洛的骄狂自大逼反的,也有他自身气量狭小的因素。甘陕之地逼近京师,辅臣一反,西北顿时变成主战场,引来荆州清兵、蒙古兵、图海兵马的围剿。辅臣没有及时打通与四川吴军的联络通道。张勇、孙思克、王进宝等汉将意志坚定,牢牢地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被困平凉后,辅臣自身没有做出突围的对策。在甘陕激变中,康熙应对措施得体,首先断了辅臣的南归之路,然后集中力量打击首乱西北的辅臣,动作精准到位。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王辅臣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员勇将,他在历史上外号比较多,知名的外号主要就是“活吕布”和“马鹞子”,王辅臣的一生所为也确实对的起“活吕布”的外号,数易其主,他的上司基本都是不得好死,而王辅臣却总能平安无事。如果说吕布是喊你一声“义父”你敢答应吗?那王辅臣则是喊你一声“将军”你敢答应吗?

因此王辅臣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墙头草”,所以这样的人即便再是骁勇善战,康熙能对他放心任用吗?既然受到康熙猜忌,自尽是他明智之举。

王辅臣本姓李,他原名叫作李辅臣,他的父母本是明末时期一位中级官员家的佣人,由于父母常年在官员家中工作,李辅臣自幼就被散养,因此养成了好勇斗狠的性格。

李辅臣成年之后没有手艺,也就没有生计,整日靠父母养活,还性格豪爽出手阔绰,因此后来父母去世之后,他手里再无余财。恰好他家中还有一位姐姐,他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叫刘一冲的农民,当时正逢明末农民大起义,刘一冲早就加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之中,刘一冲此时在农民起义中已经成为一个首领,于是李辅臣就前往投靠姐夫刘一冲也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李辅臣身材高大威猛,性格还极为勇狠,在战场上毫无畏惧,因此他的姐夫刘一冲对他也是比较欣赏和重用。

但后来刘一冲发现这个小舅子性格不好,出手阔绰不说且还嗜赌成性,曾经一夜之间输掉了六百多两银子,这其中肯定有“扶弟魔”的姐姐拿着刘一冲的钱帮李辅臣还赌债,因此刘一冲对这个小舅子十分恼怒,他就打算杀掉这个不学无术的小舅子,结果刘一冲太孬了,在和李辅臣喝酒时想暗算他,结果没成功还被人家反杀了。

李辅臣杀了亲姐夫刘一冲,那在农民起义军里肯定是混不下去了,于是他连夜逃亡,他就跑到了明朝大同总兵姜瓖麾下投军。姜瓖麾下有一名参将叫王进朝,他在招兵时一下就看中了身材魁伟,面目白皙俊朗的李辅臣。

王进朝一生无子,他很欣赏李辅臣的能力和外貌,于是他就收了李辅臣做义子,因此李辅臣改名为王辅臣。

后来王进朝去世,王辅臣就统领了王进朝麾下的军队,总兵姜瓖对王辅臣也是比较赏识有加,因此他也默认了王辅臣继续统军。王辅臣在军队中向来好穿白袍白甲外加他善于使用长枪,这个造型看起来非常酷似民间流传的吕布形象,所以当时军队之中都给他送外号为“活吕布”。

李自成占据山陕地区之后,大同总兵姜瓖见势不妙,他决定举大同兵马投降李自成,而作为姜瓖极为倚重和信任的部将,王辅臣也随姜瓖投降了李自成。

李自成兵不血刃占领了的大同,虽然李自成依旧让姜瓖继续出任大同总兵,但他留下了大顺军的两名将领张天琳和柯天相留守大同,因此姜瓖名义上是总兵,实际上他是受到张、柯二人管制。

李自成虽然很顺利地攻克了北京,并把崇祯帝逼到景山自缢,但是他在北京仅40余天很快就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赶出了北京,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后一路西逃,而清军也依旧对李自成穷追不舍,很快李自成所占据的山陕地区原来的明朝降将都望风投降了清朝。

姜瓖也不例外,在清军进入山西后,姜瓖就和王辅臣商议现在李自成败局已定,应该投降清朝才能保全自身,王辅臣也赞同姜瓖投降清朝,但大同还有大顺军的张天琳和柯天相,王辅臣当即向姜瓖拍胸保证,不出三天自己就能将张、柯二人首级献给总兵。

王辅臣果然没有食言,他以姜瓖名义邀请张天琳和柯天相喝花酒,并言明有绝美的大同婆姨伺候,张、柯二人不知姜瓖和王辅臣早已决定投降清朝,于是毫无防备的就欣然前往赴宴,结果就是哪里有绝美的大同婆姨等候他们,真正等候的是想送他们上西天的杀神王辅臣。

王辅臣替姜瓖斩杀了大顺军的张天琳和柯天相,姜瓖命王辅臣携张、柯二人首级去清军大营正式向清朝归顺投降。当时的清朝是顺治时期,实际却由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摄政,多尔衮接受了姜瓖投降,依旧让姜瓖为大同总兵镇守大同。

其实多尔衮对姜瓖这种反复投降之人并不信任,而且也瞧不起他,所以多尔衮随后命自己的同母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留守大同,因此姜瓖再度成为名义上的大同总兵,阿济格又骑在了他的头上。

阿济格是清初的开国功勋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他虽然骁勇善战,但政治智商极其低下,不懂得搞政治拉拢,在大同实行残暴统治,为人还非常好色,是典型的残暴好色之徒。

阿济格以大同百姓不肯剃发为名,对当地百姓进行残酷打击,同时他十分好色,他的手下经常还肆意掳走民女供其侮辱。姜瓖的远房侄子娶媳妇儿,新娘正在花轿上,偶然间被阿济格相中,阿济格直接将新娘子强抢而去。

后来姜瓖的远房侄子央求他去帮忙要回媳妇儿,姜瓖自认为阿济格应该会给自己几分薄面,于是就到阿济格的府上要人,结果阿济格非但不给,还一顿棍棒把姜瓖打了出去。除了阿济格对姜瓖的轻视,多尔衮也很不信任姜瓖,经常把姜瓖叫到北京去警告训斥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姜瓖于是萌生出反清复明的心理,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能征善战的同母弟弟豫亲王多铎病逝,多尔衮为此悲痛染病,姜瓖于是想趁此时机起兵反清,他最先问大将王辅臣愿不愿意与自己反清,王辅臣当时还是比较讲义气,他当即表示愿意与姜瓖共同反清。

姜瓖随后和王辅臣领兵直杀进阿济格在大同的英亲王府,阿济格被姜瓖突然杀得是毫无防备,但阿济格尤为勇武,他亲自持刀抵抗姜瓖的叛军。王辅臣与阿济格正面交锋,阿济格才突然发现姜瓖手下居然有这么勇猛的将领,最终阿济格只身逃跑。

姜瓖赶走阿济格之后,自称兴汉将军,宣布效忠南明永历帝,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姜瓖起义得到了周围很多前明降清将领的响应,瞬间山陕地区十多个地区宣布响应姜瓖起义,一时之间姜瓖声势颇为浩大,这件事史称“姜瓖大同反正”。

远在北京染病的多尔衮闻讯大惊,他亲自率八旗精锐前来支援阿济格,有了八旗精锐做后盾,阿济格又满血复活,扬言攻克大同必定屠杀全城居民以泄愤。

王辅臣也是在此让清朝八旗精锐闻风丧胆,王辅臣作为姜瓖麾下大将,屡次率兵抵御清军,王辅臣临阵时骑着黄马,一身白袍白甲一根亮银枪,在八旗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由于王辅臣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像极了麻雀,因此被当时满洲八旗军称之为“马鹞子”。

因为王辅臣的骁勇善战,所以对这些身经百战的八旗精锐造成了很大心理阴影,每当王辅臣在战阵中左冲右突时,这些八旗士兵必定会纷纷避让并高喊“马鹞子来啦”,就连一向自认为勇武绝伦的阿济格对这个曾经差点杀死自己的“马鹞子”也是十分欣赏。

多尔衮带病征讨姜瓖却遇上了勇猛绝伦的王辅臣,因此多尔衮对大同的合围两次因为王辅臣的骁勇善战被击退,所以多尔衮抽调了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调动的部队前来参与围剿大同。

很快在清军的重兵围剿之下,大同被彻底围困成一座孤城,王辅臣深知局势之艰难,于是他为了保全自身,在姜瓖败亡前夕,王辅臣单枪匹马赴阿济格大营请降。阿济格当时听闻“马鹞子”来投降十分高兴。

后来姜瓖部将杨振威将其杀害打开大同城门放清军入城,大同才彻底被平定。阿济格认为大同军民负隅顽抗,于是为了起到震慑其他城市的作用,阿济格下令清军将大同城内除了王辅臣和杨振威及其所部投降将士家属之外全部大同军民就地屠杀,史称“大同之屠”。

据后来清朝派遣出任大同知府统计,知府就任时大同全城上下仅剩监狱中的五名重犯,后来该知府上书清廷,认为苦主已经没有了,五名重犯可以无罪释放了,由此可见大同之屠的惨烈。

王辅臣由于早早投降了阿济格,所以躲过了大同之屠,但多尔衮却并不信任王辅臣,他褫夺了王辅臣兵权,将他和部下全部编入辛者库罪籍,命王辅臣入京待罪。王辅臣虽然是以罪籍身份来到北京,但当时满洲人崇尚勇武,而王辅臣的勇武之名让八旗精锐都闻风丧胆,因此满洲贵族对王辅臣大多是比较钦佩,由此当时的北京满洲贵族无不以识得“马鹞子”王辅臣为荣。

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亲政,顺治还是十分欣赏王辅臣,只是当初碍于多尔衮而不敢启用王辅臣而已,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立刻提拔王辅臣做了一等侍卫。

而到这时候王辅臣已经先后从农民军叛变到明军,从明军叛变到农民军,从农民军叛变到清军,从清军叛变到明军,又从明军叛变到清军五次叛变,顺治对王辅臣的赏识和提拔,也让王辅臣决心此后忠心报效清朝,但想法终究赶不上局势变化。

顺治十年(1653年),地处西南的南明政权抵御清军,出现了反清高潮,因为局势比较复杂,所以顺治派出了洪承畴统军出征西南,顺治派王辅臣贴身保护洪承畴,在征讨南明期间,王辅臣对洪承畴是鞍前马后,他的表现获得了洪承畴的认可。

之后洪承畴将王辅臣推荐给了吴三桂,再之后王辅臣就经洪承畴和吴三桂联合保举在吴三桂手下出任了总兵。吴三桂对骁勇善战的王辅臣十分喜爱,犹如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

但吴三桂为人外宽内忌,后来王辅臣因得罪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而受到吴三桂冷言冷语,因此王辅臣认为不能再在吴三桂地盘当官了,他也明白吴三桂外宽内忌,于是在康熙时期他通过大学士图海的关系,被朝廷调任为陕西提督,至此王辅臣脱离吴三桂独自统兵出镇一方。

当吴三桂知道王辅臣调任陕西提督之后,心里反而觉得损失了一员勇将,于是吴三桂又开始拉拢王辅臣,他赠送王辅臣两万两白银做路费赴陕西任职。

此后王辅臣在陕西提督任上回京述职受到了刚刚亲政不久的康熙接见,康熙当时虽然年少,但他政治素养非常成熟,他素闻王辅臣骁勇之名,于是对王辅臣大加拉拢,特意将王辅臣的身份从辛者库罪籍改属为镶黄旗汉军。

康熙在与王辅臣临别之际更是将顺治遗留下的两把豹尾枪赠送给了王辅臣一把,康熙曾对王辅臣言:“这把豹尾枪乃先帝遗物,共两把,我是先帝之子,你是先帝之臣,一把你拿走,你代替我去镇守陕西,以后看到此枪你就可以想到先帝对你的托付和我对你的期望,另一把我留在身边,每当想念你的时候见此枪就如同看到你一般。”

康熙这一番拉拢的话感动的王辅臣痛哭流涕,王辅臣当场就给康熙跪了,一边哭着一边表示愿意誓死效忠康熙,而康熙也以为自己这一番话很成功,把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拉拢的愿效死命,但是康熙绝不会想到日后就这么痛哭流涕表忠心的王辅臣居然会又反叛自己。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最初吴三桂是打得反清复明口号煽动叛乱,但由于吴三桂曾经亲自勒死南明永历帝,所以他反清复明没有得到太多前明遗臣响应。

吴三桂为了壮大声势,他自认为自己与王辅臣情同兄弟,交情深厚,于是派亲信汪士荣携大量黄金去策反驻扎在陕西平凉的王辅臣。

吴三桂送来的不止金银,还有大将军印信,但康熙那感人肺腑的拉拢之言对王辅臣还是比较有效果,他并没有被吴三桂所动,他派儿子王吉贞押送汪士荣和没有拆封的吴三桂策反信以及金银印信到北京交给了康熙。

康熙也由此认为王辅臣必不会反,而且此时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已经在北京,这就相当于主动送上了人质,康熙很是高兴。

陕甘地区军务并非王辅臣一人提督节制,当初康熙命甘肃提督张勇与王辅臣共同商议节制陕西和甘肃两省军务,吴三桂是先拉拢王辅臣之后也拉拢了张勇,王辅臣在没和张勇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把吴三桂的使者和策反信送给康熙邀功,而张勇将吴三桂的使者和策反信送给康熙时已经晚了王辅臣数月,因此张勇十分不高兴,他认为王辅臣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两人由此渐生嫌隙。

后来康熙又派大学士莫洛出任陕甘总督,王辅臣和张勇都要受到莫洛节制,此前王辅臣在北京时就曾与莫洛不和,而张勇又与莫洛关系亲密,因此莫洛在出任陕甘总督之后对王辅臣制裁很厉害,王辅臣的处境十分尴尬。

由于莫洛故意在军需分配上多分给张勇而少分给王辅臣,因此王辅臣的军队军需短缺很厉害,王辅臣大怒之下派副将邵苓芝故意鼓动军变,由邵苓芝带兵冲击总督大营,混乱之中邵苓芝误杀了莫洛,在莫洛死后,王辅臣立即以陕西提督的名义兼并了莫洛的部下军队。

而王辅臣一看杀了总督兼大学士的莫洛,这可是朝廷重臣,于是王辅臣决意投靠吴三桂反清。因此王辅臣开启了人生第六次反叛,只不过这一次他是迫于形势反叛清朝投靠了吴三桂。

王辅臣起兵响应吴三桂,让吴三桂十分高兴,吴三桂立刻派人呼应王辅臣,在吴三桂军势的呼应下,王辅臣很快占据了平凉周围的陇右一带,此时正是三藩之乱巅峰之时,康熙已经无力顾及王辅臣了。

而且最初康熙得知王辅臣反了的消息时还不是太相信,他认为自己那一番感人肺腑的拉拢人心的话说得很好,况且王辅臣儿子王吉贞还在北京,他怎么敢反叛,但确认王辅臣反叛后,康熙还是决定先用怀柔之策,他直接命王吉贞回去给王辅臣带话,他已经知道是莫洛不公在先,只要王辅臣肯重新归顺,那么误杀莫洛之罪和起兵响应吴三桂之罪都可以不予追究。

王吉贞被康熙放回去之后并没有感化王辅臣,因为这时候王辅臣发现天下大势居然能被自己所左右了,现在吴三桂和康熙都想拉拢自己,这证明了自己很有价值,所以王辅臣决定拥兵自重,待价而沽,以利益最大化为准。

因此王辅臣将吴三桂的势力从陇右一带驱逐出去,同时又继续对抗清政府,摆出陇右这块地方我王辅臣说了算的样子。康熙在三藩之乱压力稍缓之时决定武力解决王辅臣,因此康熙先派了多铎的儿子董额去平定王辅臣。

但王辅臣素来骁勇,八旗士兵都知道其威名,董额还统军无方,很快就被王辅臣击溃,于是康熙又改派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定王辅臣。

图海麾下幕僚周培公与王辅臣的部将龚荣遇和黄九畴是发小,龚、黄二人本不想反叛清朝,二人经常劝王辅臣不能再待价而沽了,因此二人有心想投降,所以就私下秘密与周培公接触,汇报了王辅臣其实是举棋不定,待价而沽的心态。

周培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建议图海招抚王辅臣,图海本就对王辅臣有提携之恩,他也想王辅臣能顺利归降,于是图海先用重兵将平凉城围住,使其成为孤城,然后对外宣称皇上不想屠城,希望平凉百姓主动投降,于是平凉百姓纷纷私自逃出平凉,不光百姓出逃连王辅臣手下的士兵也军心动摇,争相逃出平凉向图海投降。

因此这时候在龚荣遇和黄九畴的帮助下,周培公单枪匹马进入平凉劝王辅臣投降。王辅臣也是认清局势,知道再打下去自己恐怕连投降的资本都没有了,于是王辅臣决意跟随周培公出城向图海投降。

就在这种情况下王辅臣完成了人生中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叛变,他背叛吴三桂向康熙投降了。王辅臣投降后康熙很大度,没有追究他,仍旧任命他为陕西提督并加封太子太保衔。

但是这一次王辅臣深深感到对康熙的愧疚,尤其是每当他看到康熙赐给他那把顺治遗物豹尾枪时,他都觉得愧对康熙,再者王辅臣也是深怕将来遭到康熙清算,因此他在投降后多次寻死,但都被图海所救。

图海将这件事上报康熙,当时正值平定三藩之乱的关键时期,王辅臣投降已经让康熙昭告天下,康熙善待并赐给王辅臣太子太保衔就是为了拿他树立宽仁典型,好能号召叛军叛将赶快投降,如果王辅臣死了,那康熙的计划就失败了,因此康熙严令图海看好王辅臣,如果王辅臣自尽,图海也跟着去吧。

在图海的严密监视下王辅臣也不再巡死,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时,三藩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基本就快被平定了,因此康熙让图海监视王辅臣的力度也松懈下来,而图海也通过几次对王辅臣的观察,认为他不再有寻死之心,也对他放松了下来。

王辅臣就是借着这机会准备寻死,他在死前故意殴打年轻的小妾将其赶出家门,并将她的父亲招来,叮嘱她父亲将来给她再找一户好人家,不要受自己的连累,随后几天王辅臣连续召集自己的旧部将喝酒聚会,在最后一日酒席散后,王辅臣将所有家产拿了出来平分给了这些部下,王辅臣最后对部属说:“酒醒后大家各奔前程,自此永无相见之日。以后休要提起曾在王辅臣麾下,以免受到牵连!”

王辅臣最后时刻只有一位亲兵陪伴他,王辅臣将一只金碗送给了亲兵,让他早日回乡娶妻生子,最后王辅臣对亲兵说:“我一会熟睡之后,你以桑皮纸喷洒酒水一层一层蒙住我的口鼻,我本应拔剑自刎或服毒自尽,但奈何皇上有严旨命图海将军看护我,若我以此自尽必定会牵连图海将军,所以我这样死法你明日只说我是连夜哮喘发作暴亡就不会连累图海将军了。”

这名亲兵含泪答应了王辅臣的要求,因此王辅臣就这么被闷死自尽了,后来这名亲兵不忍如此去世,他据实向康熙禀报了王辅臣执意寻死的想法,康熙听闻王辅臣如此重义自尽之后抚视那把豹尾枪默然良久,康熙事后没有追究图海和王辅臣部属以及家属的任何责任,只是将王吉贞罢官了事。

写在最后

王辅臣是出了名的墙头草,虽然反复无常,但他最后还算是一条敢作敢当的汉子,宁可自己一死不肯连累他人,如果王辅臣不肯自尽的话,那么他后来肯定会如同三藩之乱中的平南王尚之信一样被赐死,但王辅臣担心连累家人和部属抢先一死了之。

所以王辅臣在投降康熙之后还是自尽就是想以一死换取康熙的谅解,免得其他人跟着他受牵连,这也算是十分有气魄了,王辅臣虽是反复无常之人,但他人生最后却是死的十分豪气。

参考资料:《清史稿》《广阳杂记》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5329918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xsgy.com/5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