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业史(百度创业年代)

本文来自《浪潮三十年》之 第七章 2000 超级泡沫 未经容许 请勿转载

2000年初,大批海外留学生开始回国发展,被称为海归。他们构成了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3%的博士生导师,78%的国家部属大学校长。当时留学生想注册公司只需6天半时间,还有机会获得4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一年免房租的优惠。如果公司被认定有前途,还会获得80000元留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而且不用偿还。如果公司赚钱了,还能把人民币全部换成外币带走,要知道当时我国还有着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关村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是当时唯一的例外。

百度创业史(百度创业年代)

李彦宏作为海归大潮中的一员,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我们在前文提到了1998年底,李彦宏在妻子“逼迫”下决心回国创业。(第四章,2.10)在回国这一年里,李彦宏发现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气候,但背后的技术很薄弱,尤其是中文信息搜索,相较于美国的技术落后了将近4年的时间。正好在美国他就是搜索引擎方面的专家,他觉得把自己的技术带回中国,可以促进中国互联网更好地向前发展。

2000年1月,李彦宏和好友徐勇带着120万美元来到了海淀区颐和园路的北大资源宾馆,这里与中关村隔街相望。李彦宏在这里长期租下了两间套房作为办公室,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创办公司,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对成本的控制,毕竟手里的120万美元是要用上半年的。关于公司名字“百度”,是李彦宏参考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一句“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认为要起一个既能让中国人听得懂的名字,又要足够剪短并且能够搜索有一种关联。这比当时其他人想出的“搜什么”等名字更为含蓄,富有内涵。从“百度”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李彦宏内心深处强烈的中国色彩,公司发展方向也基本锁定中文搜索领域。

百度创业史(百度创业年代)

百度的初始团队一共有7个人。李彦宏和徐勇主要负责管理、运营和销售事务。技术研发由百度在国内招聘的第一位员工刘建国负责。此前,身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的他,已是国内著名的引擎专家。除了这三个人外,其他几个人则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到来的。他们来自中科院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李彦宏回国后的第二天就在各高校的BBS上发布了招聘软件工程师的帖子。他们正是经过面试后留下来的几个人。这几个实习生白天还需要在学校上课,晚上再到百度公司工作。北大资源宾馆1414房间的灯经常是彻夜不息,经过大家4个月的不懈努力,2000年5月,百度第一版网站终于上线了,虽然它只收录了500万个网页,与谷歌亿万级收录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这也是中文搜索引擎的一大步了。

经过多次版本升级后,2000年6月百度终于鼓足勇气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为了让现场记者直观地了解搜索引擎的左右,百度的工作人员事先准备了几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以便让记者亲自上网搜索,来体验百度搜索的神奇效果。然而在发布会前一分钟突然断网了,现场什么也演示不了。李彦宏无奈地只好照本宣科地读完演讲稿。到了现场提问的环节,现场一片积极,无人举手提问,大家都没太搞懂李彦宏说的搜索引擎是什么,更不知道问什么。发布会在这种尴尬的气氛中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尽管百度开了一场失败的发布会,但是并不妨碍百度在搜索领域的口碑,那时候的百度是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提供搜索技术解决方案的。新浪搜狐、网易都在使用百度提供的搜索技术,百度搜索技术已经为国内80%的大大小小门户网站服务。

百度创业史(百度创业年代)

随着百度服务客户的激增,所收取的服务费远没有他们预估的那样多,公司开始出现了亏损的状况。李彦宏觉得百度不应该面对企业,为企业服务,而是应该面对网民的搜索服务。2001年9月22日,对于百度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属于百度自己的网站正式在互联网上亮相,简洁的首页页面和谷歌(Google)相差无几。

百度的上线,让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使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在这个只有logo和搜索框的简介页面中输入任可想查询的关键词都可以得到反馈信息。

百度互联网产品的出现拉近了人们与互联网信息之间的距离。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5329918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xsgy.com/2517.html